



普剌特草 學名:Pratia nummularia 英名:Pratia
[別名] 老鼠拖秤錘、普特拉草、銅錘玉帶草、珍珠黃(台灣)、地鈕子、地茄子、地浮萍。
[生境分布] 生於山坡、路邊、林下或灌木叢陰濕處。
[參考資料] 1.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2. 《花蓮縣藥用植物資源調查》
在夏日的午後,走在清境農場的步道上,看見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閃著
藍色光澤的金花蟲,在葉面上爬來爬去,在陽光底下,牠的藍好亮哦!好像一
顆會動的藍寶石,雖然身體小小的,卻很顯眼呢!
以上內容:
金花蟲 小型的甲蟲, 外觀豔麗。 共通點:1.生活史是經卵─幼蟲─蛹─成蟲四個階段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。 資料來源 http://freebsd.tspes.tpc.edu.tw/~afu/750.htm
2.成蟲上翅特化成硬鞘,叫做『鞘翅』,膜質的下翅摺收在鞘翅下。
3.有咀嚼式口器。全都是植食性昆蟲,各自有特別喜好的植物。
4.體型多半豔麗動人,常見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的體型。
5.觸角有鞭狀,有短棍棒狀。
6.腳粗壯發達,各腳前段的跗節有五小節,瓢蟲則只有四節。
觀察時間:2008.7月
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
晚上,我們到野外用手電筒觀察小動物時,看到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正
蛻皮的螽斯。牠掛在草桿上,因為剛蛻皮,所以體色顯得較淡。
螽斯一般習慣在夜間進行蛻變過程,所以只要拿個手電筒在山路旁的草叢
找尋 ,便有機會目睹一連串精彩的生態畫面。蛻皮完成後,螽斯還會將舊皮吃
掉。因為夜晚光線較暗,所以拍出的照片有一些不清楚。
以上內容:
螽斯小檔案
螽斯的體型多半瘦扁高聳,體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,加上有些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,因此當牠們不鳴叫的時候,天敵很不容易一眼便發現牠們的行蹤。
屬於夜行性的螽斯,平時夜晚多半在森林邊草叢活動,白天則靜止休息。較容易找到牠們的機會是準備蛻皮或羽化的時候,因為牠們會挑選枯枝或草桿的頂端來進行蛻變。
從頭部伸出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觸角,並擁有修長、善於跳躍的後腳。
螽斯具有咀嚼式口器,部分種類為植食性,啃食植物莖葉維生;多數螽斯則是較不挑食的雜食性昆蟲,有的大螽斯還會捕食小螽斯呢!
螽斯是利用上翅左右磨擦來發音,其聲音類似紡織機運轉時的聲音,故有「紡織娘」的別稱。螽斯發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示領域或求偶,只有雄蟲才會鳴叫。
牠們也有齊全的聽器專司聽覺,螽斯的聽器位於前腳脛節上方,形態似橢圓形的鼓膜。
螽斯的卵多產于植物葉子邊緣或莖幹上,一般不產在土中,若蟲需蛻皮5至6次才能變為成蟲 。
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1901583
棉桿竹節蟲成蟲的特徵
雌蟲體長70~80mm,全長連腳在內約128~150mm,身體的顏色是黃褐色或紅棕色,大部分有深棕色的小斑點。頭部背面扁平,後翅臀區是淺玫瑰色,尾毛直,受到驚嚇時會散發出像人蔘般的味道,蠻好聞的,很特別哦!
成長史
棉桿竹節蟲的齡期有六齡,幼蟲期平均 為73天, 體色為綠色,幼蟲到了六齡會長出翅芽,再次蛻皮後,就變為成蟲。成蟲壽命平均為70天,產卵後2—3 天就會死亡。我養的竹節蟲產卵前肚子好大好飽滿,牠產卵後,肚子變得超扁的,沒多久體力耗盡就死了。
這是牠的卵。
生完卵牠就死了。
以上內容 :
仙巖園 旅行時間: 2020年02月03日 Mapcode: 42 099 683*70 電話:099-247-1551 Google map: 仙巖園 地址: 〒892-0871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吉野町9700-1 官網: https://www.senganen.j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