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網頁瀏覽量

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

老鼠拖秤錘

 
觀察地點:杉林溪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在杉林溪的步道旁,我發現了一種紫色小果實,長得好像小藍莓,看起來  



好像很好吃。  



176-7534.jpg    



爸爸告訴我牠叫「普剌特草」,俗稱「老鼠拖秤錘」。我聽了這個奇怪的名字  



,正覺得納悶時,爸爸又說「普剌特草 Pratia 是英文翻譯過來的名字,至於  



「老鼠拖秤錘」這個名字,則要我自己去觀察、想像了!  





176-7533.jpg  


        我仔細的看著它,想像圓圓的葉子是肥滋滋的老鼠,綠色的莖是老鼠尾巴  



紫色小果實就是秤錘,而果實的體積看起來比葉子還要大,就像貪心的小老 



的尾巴上掛著大秤錘一樣,我覺得這真是有趣的名字,不過也讓我以後見到  



,都不會忘記呢  



176-7532.jpg  


       它是山林步道上滿常見的一種植物,不過從資料上得知「秤錘」出現在夏  



天,想要看到它,可要選對時間喔! 我查到的資料中說牠也是一種中藥,而且  



還有另外一個優雅的名字--「銅錘玉帶草」,不過我還是喜歡叫它「老鼠拖秤



錘」。 

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 

普剌特草   學名:Pratia nummularia      英名:Pratia  

[別名] 老鼠拖秤錘、普特拉草、銅錘玉帶草、珍珠黃(台灣)、地鈕子、地茄子、地浮萍。  

[形態特徵] 一年生草本,莖纖細,匍匐地面,長3050cm,略呈四稜形,綠紫色,有細柔毛,節處生不定根。

葉互生,圓形至心狀卵圓形,長11.5cm,寬11.2cm,先端鈍,基部心形,常稍偏斜,邊緣具鈍鋸齒,下面淡綠或帶紫色,有疏毛。夏季開淡紫色小花,單生葉腋。

 
花梗長12cm,基部膨大;花萼基部合生,壺狀,萼齒5裂,裂片窄長披針形,邊緣有肉刺;花冠為二唇形;雄蕊5個,著生於花冠管上;子房下位,2室,柱頭2裂,漿果長橢圓形,徑約1cm,熟時紅色。



 [生境分布] 生於山坡、路邊、林下或灌木叢陰濕處。

 [參考資料] 1. 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 2. 《花蓮縣藥用植物資源調查》 

http://www.hulu.com.tw/tfd/Pratia_1H.htm

長在地上的白頭翁


  觀察地點:杉林溪 



         走在杉林溪的步道上,我發現路旁有好幾根「棒棒糖」隨風搖動,看起來

很可愛,我趕快蹲下來觀察。突然間,一陣大風吹過來,「棒棒糖」便成了


「棉花糖」,白色的棉花帶著種子遠走高飛。

176-6234.jpg





 176-6235.jpg 

原來這是一種叫做「小白頭翁」的植物,它的花是白色的,那一根根的棒棒糖

其實是它的果實。果實成熟迸裂時,細細的莖上頂著一團白色棉花,長得真的

很像滿頭白髮的老公公呢!



176-6237.jpg

 176-6236.jpg  



雖然沒有翅膀,但也可以像天上飛的「白頭翁」一樣,在天空飛翔,不過牠




是一種有毒植物,也可以當作中藥喔!





以上內容: 88x31.png   

小白頭翁  

科名:毛茛科Ranunculaceae

別名:葡萄葉銀蓮花、野棉花、台灣秋牡丹、三花雙瓶梅、三輪草

花期:4-8月

特徵:根生葉叢生,莖生葉為三出複葉,三小葉以中間那片最大,兩側小葉歪斜,三深裂或不裂。葉柄6~10cm,基部膨大而抱莖,複齒緣。花色白。   

 資料來源:http://blog.yam.com/mffarm/article/10964252


2009年1月29日 星期四

野地裡的串串鈴鐺



  觀察地點:梅峰農場  



     五月走在山中小徑,看見一棵棵挺立於草叢中的毛地黃,非常美麗一串串   



紫紅色的花朵色彩艷麗,花形像吊鐘也像鈴鐺,很可愛。  



176-4142.jpg  

176-4144.jpg  

176-4146.jpg   

  

它的花瓣裡面有一點一點的小斑點,可以用來明確的引導授粉者,能快速到達




蜜源所在,再仔細觀察會發現花瓣的下方較為突出,就像停機坪一樣,剛好可




以讓胖胖的熊蜂降落後,再慢慢的爬進去採蜜,同時沾 上更多的花粉,順便幫




毛地黃傳粉。 



176-4149.jpg  



176-4150.jpg  

  

我看到的毛地黃大部分是紫紅色的,也有發現幾棵白色的,但數量較少。  



176-4155.jpg   

 不過毛地黃雖然美麗,可是有毒的哦!所以最好用眼睛觀賞,千萬不要去觸碰 

它。  

176-4153.jpg 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

毛 地 黃 
別稱 洋地黃、 毒藥草等。  有毒部位:全株 

特徵:屬於玄參科,毛地黃屬。 多年生草本,莖高90~160公分,直立而不 分枝。葉卵狀長橢圓形,莖下部之葉具葉柄,上部之葉無柄或具短柄 ,葉緣有鋸齒,葉面皺縮。 

4~7月開花,長總狀花序或近似穗狀花序,由下向上依序開放。花萼5裂,花冠紅紫或白色,有濃色之斑點 ,長鐘形,雄蕊二強,蒴果具宿存萼,種子小而多。 

分布:歐洲原產,臺灣各地零星栽培,阿里山 、太平山、清境農場、環山、南橫天池等地有大量歸化。

 資料來源:http://www.htps.tn.edu.tw/plant/bad/other4-6.htm



合歡山的紅毛杜鵑


 觀察時間:2008.7

 觀察地點:合歡山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走在通往合歡山北峰的路上,還未到登山口,遠遠就望見山坡上一片艷 



紅,原來是盛開的紅毛杜鵑   



 176-3126.jpg



 176-3127.jpg  



走近前觀察,發現它的葉片毛毛的,可以反射陽光、減少蒸散,難怪一點都不  



怕火熱的太陽。  



176-3128.jpg  

  

它的花期一般是5~6月,沒想到我們7月到這裡,仍然能看到它美麗的身影,真  



是幸運!  

176-3129.jpg  

176-3130.jpg 

176-3131.jpg 

176-3132.jpg 

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

  紅毛杜鵑
台灣高山杜鵑,常綠灌木,生長於陽光充足的開闊地或高山草原,耐貧瘠及乾燥的土壤,分布於台灣二葉松、華山松的疏林中,也常與玉山箭竹、巒大蕨及高山芒混生。

 
屬於先驅性的不耐陰之植物,是中、高海拔山區火災後適存的植物種類。台灣特有種,分布於台灣海拔1,000-3,600公尺山區的針葉樹林上部。

 主要見於南投縣陳有蘭溪、合歡山、巒大山、神木溪、能高越嶺線及嘉義縣阿里山、玉山等地。單株花的顏色頗富變化,由淺紫、桃紅、淡紫紅而深紫紅色,花期:5-6月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aeh.ntu.edu.tw/main3/classify2_06.htm

草叢裡的藍寶石

   觀察時間:2008.7 

  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  

       在夏日的午後,走在清境農場的步道上,看見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閃著


藍色光澤的金花蟲,在葉面上爬來爬去,在陽光底下,牠的藍好亮哦!好像一


顆會動的藍寶石,雖然身體小小的,卻很顯眼呢!


 176-2871.jpg 


176-2872.jpg  


176-2873.jpg  
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 



 金花蟲  


小型的甲蟲, 外觀豔麗。



共通點:1.生活史是經幼蟲成蟲四個階段,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。  
    2.成蟲上翅特化成硬鞘,叫做『鞘翅』,膜質的下翅摺收在鞘翅下。

    3.咀嚼式口器。全都是植食性昆蟲,各自有特別喜好的植物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4.體型多半豔麗動人,常見橢圓形或長橢圓形的體型。
    5.觸角有鞭狀,有短棍棒狀。
    6.腳粗壯發達,各腳前段的跗節有小節,瓢蟲則只有四節。
 


資料來源  http://freebsd.tspes.tpc.edu.tw/~afu/750.htm



 


蛻皮的螽斯


   觀察時間:2008.7  


  觀察地點:清境農場 


  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 晚上,我們到野外用手電筒觀察小動物時,看到路旁的草叢裡,有一隻正  


蛻皮的螽斯。牠掛在草桿上,因為剛蛻皮,所以體色顯得較淡。  


    螽斯一般習慣在夜間進行蛻變過程,所以只要拿個手電筒在山路旁的草叢 


找尋 ,便有機會目睹一連串精彩的生態畫面。蛻皮完成後,螽斯還會將舊皮吃  


掉。因為夜晚光線較暗,所以拍出的照片有一些不清楚。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 176-2432.jpg


以上內容:  88x31.png


斯小檔案


螽斯的體型多半瘦扁高聳,體色不是綠色就是褐色系,加上有些外觀會擬態樹葉或枯葉,因此當牠們不鳴叫的時候,天敵很不容易一眼便發現牠們的行蹤。   


屬於夜行性的螽斯,平時夜晚多半在森林邊草叢活動,白天則靜止休息。較容易找到牠們的機會是準備蛻皮或羽化的時候,因為牠們會挑選枯枝或草桿的頂端來進行蛻變。




從頭部伸出一對比身體還長的絲狀觸角,並擁有修長、善於跳躍的後腳。  


 


螽斯具有咀嚼式口器,部分種類為植食性,啃食植物莖葉維生;多數螽斯則是較不挑食的雜食性昆蟲,有的大螽斯還會捕食小螽斯呢!


 


螽斯是利用上翅左右磨擦來發音,其聲音類似紡織機運轉時的聲音,故有「紡織娘」的別稱。螽斯發聲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標示領域或求偶,只有雄蟲才會鳴叫。



牠們也有齊全的聽器專司聽覺,螽斯的聽器位於前腳脛節上方,形態似橢圓形的鼓膜。



螽斯的卵多產于植物葉子邊緣或莖幹上,一般不產在土中,若蟲需蛻皮56次才能變為成  


   
 資料來源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1901583


 




 


生氣的無尾鳳蝶幼蟲


觀察時間:2008.11.03


           看著無尾鳳蝶幼蟲胖胖的可愛樣子,我很想摸摸牠。之前弟弟已經摸了一  



下,牠沒有特別的反應,所以我也想試試看。



 176-5877.jpg 





當我一摸牠,可能我比較用力,所以我沒想到牠很生氣的抬起頭來,從頭上伸  



出二根紅紅的臭角,把我嚇了一跳,全家人也圍過來看,



176-5878.jpg 





頓時只覺得有一股橘子皮的味道傳來,大家還不覺得有什麼,再過幾秒鐘,大



家不約而同的摀住鼻子,大叫:「好臭喔!」,因為接著聞到的是一股爛香蕉



的味道。這真是牠的秘密武器呀!我覺得我以後還是別亂摸牠比較好,不過我



還是覺得很有趣,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聞到毛毛蟲放出的臭氣。



 以上內容:88x31.png  


斑馬般的馬陸


 觀察地點:大雪山

       走在山中的步道,忽然看見地上有一隻又粗又長的馬陸,牠的身體黑白相

間就像斑馬一樣。

176-3491.jpg



牠圓柱形的身體也很像一枝鉛筆,表面光滑發亮。 另外頭尾很像,遠看好像都

一樣,分不太出來,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頭部有二根觸角哦!不知道你分辨

出牠的頭部了嗎?

 176-3492.jpg 

我低下頭仔細看牠的腳,密密麻麻的像刷子一樣,難怪牠也叫千足蟲。

  176-3499.jpg



牠走路時,腳呈波浪狀移動。一觸碰牠,牠馬上縮起身體保護自己。

176-3494.jpg 

以上內容:  88x31.png


馬陸


體色黑褐色,身體筒狀厚實,各節間具白色環紋,遇到騷擾時會迅速捲縮成環形不動。


分布低海拔山區,棲息陰暗的地面,白天藏身枯木或落葉下層,夜晚活動。



認識棉桿竹節蟲


 棉桿竹節蟲成蟲的特徵



      雌蟲體長70~80mm,全長連腳在內約128~150mm,身體的顏色是黃褐色或紅棕色,大部分有深棕色的小斑點。頭部背面扁平,後翅臀區是淺玫瑰色,尾毛直,受到驚嚇時會散發出像人蔘般的味道,蠻好聞的,很特別哦!


   18成蟲.JPG   


     14成蟲.JPG 



成長史


       棉桿竹節蟲的齡期有六齡,幼蟲期平均 為73天, 體色為綠色,幼蟲到了六齡會長出翅芽,再次蛻皮後,就變為成蟲。成蟲壽命平均為70天,產卵後2—3 天就會死亡。我養的竹節蟲產卵前肚子好大好飽滿,牠產卵後,肚子變得超扁的,沒多久體力耗盡就死了。


這是牠的卵。


 16剛生下的卵.JPG



    176-826.jpg


     生完卵牠就死了。


    176-827.jpg



        以上內容  :  88x31.png       



2009年1月28日 星期三

大吃特吃的瓢蟲


       爺爺的田裡因為沒有噴農藥,所以植物上長滿了許多蚜蟲,而且小瓢蟲也



少哦!   



176-5892.jpg  

  



我看到有一隻瓢蟲動作迅速的在草叢裡鑽著,好像趕著去某一個地方,  



我決定跟蹤牠,看看牠要去哪裡? 




鑽來鑽去的瓢蟲,速度超快的。(記得打開喇叭)








 



最後謎底揭曉,原來牠是發現了好吃的大餐,因為有一片葉子上聚集了一堆蚜 

蟲。



176-5893.jpg   

 176-5895.jpg 

 176-5894.jpg



牠一看到目標物,開始一口接一口、一隻接一隻,把蚜蟲吃到肚子裡。 


大吃特吃的瓢蟲(記得打開喇叭)  



 




  我想牠應該吃得很高興,因為可以飽餐一頓呢!





  以上內容: 88x31.png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

Popular Posts

冬日的仙巖園獨有的美景

仙巖園     旅行時間: 2020年02月03日 Mapcode: 42 099 683*70 電話:099-247-1551 Google map: 仙巖園 地址: 〒892-0871 鹿児島県鹿児島市吉野町9700-1 官網:  https://www.senganen.j...